第1064章 看不透 跪求订阅
万华的这个方法,也是得到了汤山和孙镐的一致赞同,毕竟对于一个王朝来说,能够以这样的方法结束,那也可谓是圆满。 孙承宗在心里想了许久,最后也是对这个方法感到非常的赞同,再看万华,也是比开始顺眼多了。 这时候,孙承宗又是目光凌厉的看着万华,郑重说道:“老夫希望你可以记住今天说的话,不管到什么时候,你都不可以背弃,你可以做到吗?” 孙承宗的眼睛仿佛是那刀剑一般架在万华的脖子上,令现场气氛陡然就是一紧。 此刻的万华知道,若是自己回答“做不到”的话,那么自己绝对不可能活着走出官军大营! 不过,这个问题也很好回答,因为开始万华的那一番话,都是发自他的内心深处,即便是要做到,那也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,毕竟真到了那时候,自己己经是坐拥天下,难道还会怕一个只占据一府之地的“大明王朝”吗? 如果那时候的“大明王朝”可以凭着一府之地完成逆袭,那么自己所建立的王朝被推翻,那也是不冤枉! 于是万华郑重的举起右手,对天盟誓,道:“我万华今日在此立誓,刚才所言,尽是出自真心,也定当言出必践,若是有违此誓言,只叫我万华天诛地灭,魂飞魄散,永世不得投生!” 看着万华发下了如此重誓,孙承宗这时候才是长舒一口气,心里的石头仿佛是放下了一般,整个人都是轻松多了。 孙承宗高兴的站起身来,对万华说道:“好,老夫相信你,你走吧。” 万华,汤山,孙镐他们三人也是赶紧站起身来,万华和汤山更是对孙承宗躬身行礼,说道:“谢阁老!”“谢伯父!” 孙承宗微微笑了笑,看了看万华和汤山,然后便是不再理会他们,在孙镐的陪同下,向着营帐外面走去。 谁知就在这时,万华却是叫住了孙承宗, “阁老请留步,小子还有一事想与阁老相说!” 孙承宗疑惑的回过头来,问道:“何事?” 烈日炎炎,猛烈的阳光照射在大地,一股又一股的热风,向着人扑面而来,使人不觉便是心情烦躁。 特别是马世威,何云飞他们一众武将,心里更加是如此,因为他们此时正亲眼看着刚才还被拘押的万华,现在竟然是在孙承宗的相送下,大大方方的离开了官军大营! “阁老,真的要放他们离开吗?这是放虎归山啊,他们这一去,下次要是再想抓他们,那就难了!” 马世威不禁就是对孙承宗劝道,这时候如果孙承宗改变主意,那么现在还来得及。 一旁的何云飞,马文宝他们也是劝道:“是啊阁老,这巨贼狡猾多端,势力又是不俗,以后必定是要乱我大明江山的,不能就这样放他走啊!” “是啊是啊,如果这样就放他走,以后皇上追究下来,阁老您也是不好交代啊!” 马世威他们这般劝说孙承宗,一旁的贺人龙和曹文诏两人倒是没有说话。 毕竟他们两人对于孙承宗羁押万华的事情,那心里多少还是有点不舒服的,所以此时孙承宗可以放万华回去,他们自然是不会有话说。 这时候的孙承宗,他对马世威,何云飞等人的话,一句也没听到心里去,眼睛只是目不转睛的看着万华,看着他离去的背影。 此时,孙承宗不仅仅是在心里感叹道:此子究竟是什么人?老夫怎么看不透他呢! 再说万华和汤山一路打马,向着还在官军大营五六里外,列阵等待的陷阵营奔去。 马上,汤山就是忍不住对万华问道:“头领,刚才你对伯父说的那件事,是真的吗?” 万华微微一笑,说道:“只要不出什么很重大的变故,那就是真的。不过这世上的事情也是奇妙,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,走一步,看一步吧!” 汤山听了,点点头,也是不再问了,不过看他样子,心里还是在想着万华说的那件事情。 很快,万华,汤山他们就是骑马到了陷阵营,王二,牛大壮他们见万华平安归来,此时紧张的心情也是放下了。 一开始见万华久久未归,王二他们都是生怕万华会出事,都想着要动手救人了,可是又一想到万华在此之前,千叮咛万嘱咐,要他千万不要乱动,王二他们这才是强自按下不安的心情,继续列队等待。 见到了王二和牛大壮,万华拍拍他们的肩膀,笑了笑,道:“好了,事情过去了,我们回去吧。” “是!” 王二大声答应一声,然后便是下令陷阵营向着保卫队大营走去。 等到万华他们回到保卫队大营,世荣,国振他们一一上前关切问候,这些自是不必多说。 第二天一大早,孙镐便是骑着快马,来到了保卫队大营,汤山自然是热情的出来迎接。 两人一阵寒暄,汤山很快就是知道今天官军就要拔营走了,孙镐是来辞行的。 “青橙兄,你我一别多年,没想到此翻相见,短短时日,你我就是要再次各奔东西,也不知待下次我们相见,又是何年何月!” 汤山说着,就是一脸感慨模样,如今这样的年月,兵荒马乱,也不知道这次分别,以后还能不能再见面! 见他如此,孙镐便是安慰道:“青竹贤弟不必伤感,如今这年月虽是兵荒马乱,可是你我俱是有身份体面之人,只要不出什么重大变故,相见也是迟早的事。 再者说了,家父这次受皇命总督剿匪事宜,只怕短时间内是要在陕西长住了,如此,你我还怕以后没有相见的机会吗?” 汤山听了,也是高兴的点头赞同。 经过昨天双方的一次会面,想来以后双方不会搞的太过难看,这样一来,双方要走动,倒也是不难, 想到这里,汤山便是说道:“青橙兄说的也是有理,那以后还请青橙兄多来书信,弟有机会,一定登门拜访。”